新聞中心 /News
人去世前10年 身體就已發(fā)出預警信號
人去世前10年 身體就已發(fā)出預警信號隨著身體衰老,機體各方面能力下降,也更容易中招重疾。事實上,我們的身體并非對這些變化沉默不語,而是會提前發(fā)出信號。
權威研究證明,身體機能最早在去世前10年會發(fā)出預警信號。這些信號全都來自日常行為:走路的速度變慢、坐下站起不再利索、手抓握物品時開始吃力……這些變化均指向心肺、肌肉功能的退變。極目新聞記者就此采訪本地專家,專家們均表示:身體行動能力確實與心肺健康有密切關聯,不過人們若想減緩衰老、有效預防疾病,則需要從當下做起,而不是等信號來了才行動。
這份2021年發(fā)布于《英國醫(yī)學雜志》的研究顯示,隨著身體運動機能的下降,死亡風險會增加ayx愛游戲·體育官方網站。而這些跡象,最早在死亡發(fā)生前10年就會有征兆。步行速度下降、坐站能力下降、握力下降,分別會使死亡風險增加22%、14%、15%,日?;顒永щy會使死亡風險增加30%。
人的運動能力與健康水平有直接關系。湖北省第三人民醫(yī)院(省中山醫(yī)院)健康管理(體檢)科主任夏燕妮介紹,比如步速就體現人持續(xù)活動的能力,與心肺功能的強弱息息相關;坐站自如,包括身體的協調性,則需要足夠的肌肉與關節(jié)能力;同樣,握力也代表肌力水平,與心臟功能相關。加拿大研究人員也曾在《柳葉刀》上發(fā)表研究揭示,握力每減五公斤,死亡的風險就增加16%,心臟病發(fā)作和中風的風險分別上升7%和9%。
心肺功能直接影響運動能力,那么是不是當身體的機能減退,就表示心肺功能出了問題?這倒未必,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看。武漢大學中南醫(yī)院結構性心臟病中心鄭璇博士表示,衰老本身是全身性的,肌肉、關節(jié)能力下降會導致人的行動力下降,人變得不愛動了,隨之會讓心肺功能得到的鍛煉減少,導致心肺功能下降;反過來,當心肺功能出現問題時,也會讓機體的行動力受影響。這兩者相輔相成,既可能互相促進,也可能互相拉垮。
當下人們對心肺功能的關注度頗高,鄭璇建議,大家不必過度緊張,一方面要做好每年體檢,同時結合日常監(jiān)測,并推薦了6分鐘步數自測法。她說,每周將同一固定時間(如6分鐘)的步數記下來,隔3到6個月比對著看,如果有明顯的減退,則要引起注意或咨詢專業(yè)醫(yī)生。
2020年底,世衛(wèi)組織發(fā)布過《關于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指南》,明確指出運動能力與健康水平密切關聯,定期進行身體活動是預防和管理非傳染性疾病的關鍵保護因素,同時也更利于心理健康。但是全球27.5%的成年人和81%的青少年沒有達到世衛(wèi)組織建議的身體活動水平,這種情況造成540億美元的直接衛(wèi)生保健費用和140億美元的生產力損失。如果全球人口更愛活動,每年可避免多達500萬人死亡。
生命在于運動,是實實在在的科學道理。夏燕妮說,人們應該盡早養(yǎng)成運動的良好習慣,從現在就做起,不要等身體發(fā)信號了才行動。
養(yǎng)成合理的運動習慣和生活、飲食習慣,越早越好。鄭璇指出,不少年輕人喜歡將老了再說掛在嘴邊,事實上,等到身體出現預警信號了,很可能就已經晚了。要知道,預防是最省錢的保健辦法。她指出,心肺是身體發(fā)動機,合理運動能讓發(fā)動機更持久、更有力,同時也能讓整個機體更具有活力??茖W證明,良好的機體狀態(tài),能有效預防血栓等問題,每天清早大咳幾聲,做一組深呼吸,這些都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。
當身體開始不好使,走路開始喘了、抓東西費勁了,一些人就認為是因為年齡大了,直接當成正?,F象,這也是一種誤區(qū)。夏燕妮說,這些老了的信號出現時,人們更要通過針對性鍛煉來延緩衰老的速度,從而預防疾病。
她還給出國際通行的運動處方FITT(包括運動頻率frequency、運動強度intensity、運動時間time和運動類型type):每周應有150-30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或75-150分鐘的中高強度有氧運動。運動方式可包括有氧運動如游泳、騎車、健走、跳舞等;抗阻運動如啞鈴、推杠等器械類;瑜伽、壓腿等拉伸類,具體運動的強度和時間,要依據個人實際能力,循序漸進。運動前要熱身,運動后要做放松練習,科學合理地鍛煉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,同時還能避免受傷。